
楊揚稱運動不是為了考試,體育也不僅僅是鍛煉身體。 受訪者供圖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我國冬奧會首枚金牌得主楊揚帶來的兩份提案都與體育中考相關。3月5日晚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楊揚表示,體育中考強化了學校、家長及師生對體育的重視,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了“應試化”傾向、測試內容單一、過于注重結果,甚至是作弊、“寬口徑”等問題。
“運動不是為了考試,讓孩子們熱愛運動才是第一位的,要謹防體育中考走偏?!睏顡P表示,體育不僅僅是鍛煉身體,更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支撐。同時,她建議相關部門要本著健康第一的原則,做好全面研判,慎重決策今年是否開展體育中考、運動會等可能有風險的體育活動。
觀點
體育中考應遵循規律,兼顧個體差異
楊揚表示,隨著體育中考制度在全國的落地和推進,學校體育學科的地位得到有力提升,強化了學校、家長及師生對體育的重視。但同時也陸續暴露出體育中考“應試化”傾向、測試內容單一、過于注重結果,甚至是作弊、“寬口徑”等問題,影響了考試公平。
在這個過程中,楊揚指出,有些家長和學校往往只關注體育考試成績,臨近體育中考時讓學生超負荷突擊、強化訓練,不僅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沒有提高,也會讓他們對體育學科又增添了幾分“恐懼感”,“這種不遵循學生身體發展規律的盲目做法,對孩子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發展,會帶來負面影響和嚴重傷害?!?/div>


同時,楊揚表示,體育中考現有項目設置相對單調、測試內容單一,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難以全面照顧和衡量不同身體素質孩子的情況,“以我為例,我是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但我不會游泳,也不會乒乓球?!睏顡P坦言,設置太多項目也不太現實,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考慮到運動的多樣性,又兼顧孩子的個體差異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點非常重要。
楊揚建議,一定要發揮好體育中考的導向作用,轉變學生“為成績才運動、為考試才鍛煉”的錯誤觀念。同時引導家長理性認識體育中考,真正認識到體魄強健與健全人格比分數更加重要,既要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又要著眼孩子的未來發展。
基于學生發展的實際與健康成長的規律,楊揚建議對體育中考項目動態調整,盡量采用“抽考+選考+必考”的方式,以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楊揚同時還建議改革評價方式,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真正體現以體育人的目的。

楊揚多年來一直活躍在體育舞臺。 資料圖/新華社
提示
今年體育中考、運動會應慎重決策
日前,關于今年體育中考該如何進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前不久,上海市教委發布暫停今年體育中考的意見,楊揚對這一決定表示贊同。
在楊揚看來,實施體育考試目的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但受新冠病毒影響,很多學生沒有受到應有的系統體能訓練。加上春季是流行病高發期,部分地區甲流暴發,此時進行高強度、持續性的體育訓練和測試,仍具有一定風險。
楊揚建議相關部門本著“健康第一”的原則,做好科學、全面研判,慎重決策今年是否開展體育中考、運動會、體育比賽等可能有風險的體育活動。
楊揚表示,各地要根據屬地學生新冠病毒感染比例、感染高峰時間、疫情形勢變化以及學校體育教學開展情況,與衛健委、體育等部門以及防疫、健康、運動等多方面專家綜合研判。在科學論證基礎上,明確病毒感染期、康復和健康等不同階段的體質監測指標,以及各階段適合開展的體育運動,給家長和學校提供相關評判依據。
此外,楊揚提醒,要做好春季開學后學生體育課風險管理,制定校園學生運動后突發不適的急救預案?!靶鹿诓《靖腥竞蟮目祻推谌绻髲姸冗\動,可能引發氣促、心悸、胸痛、嚴重呼吸困難等癥狀,增加罹患心肌炎等疾病的風險?!睏顡P稱,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學校若無相應應急預案,可能會錯過急救的黃金時間。為此,學校要提前做好教學方案調整、教學器材儲備、醫療設施儲備(如心臟除顫儀、血氧儀、心率儀等)、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
楊揚還建議,要組織開展體育教師、體育教練員的健康與急救專題培訓,掌握相關急救知識和急救設備使用方法,了解“陽康”后合理開展科學運動的相關知識。

在冰雪運動體育課上,孩子們練習雙板滑雪。 資料圖/新華社
解讀
對學校教練員崗位有特別多的期待
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曾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和教練員。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四部門再度聯合出臺《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更多高水平的退役運動員可以教練員的身份進入教育系統。
“我特別擁護這個意見,也抱有很大的期待?!睏顡P說,在《意見》實施過程中,如何定位教練員崗位,KPI如何制定等尚有待觀望,但從基礎健身、校園運動員培養,甚至賽事組織、校園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等方面來看,教練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都習慣把教練員稱為Key Person(關鍵人物),對這個崗位有著特別多的期待?!?/div>
楊揚表示,真正的體育運動一定要有互動、有對抗、有規則,這樣才能體現運動的價值。過去幾年,她一直呼吁教育部門能夠盡快把校園賽事做起來,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破除以“體育中考”為靶向的錯誤意識和導向。
“孩子們可以通過校園賽事增強集體榮譽感,遵守規則,尊重彼此?!睏顡P表示,隨著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政策的推進、落實,構建校園賽事的步伐也會加快。
同時,楊揚表示,《意見》的出臺另一方面也為優秀運動員退役轉型帶來一個特別好的機遇,使他們能夠在校園體系中發揮更大的價值,“我相信對很多運動員來說,這是一項備受鼓舞的政策,我們也很期待這項政策的實施落地?!?nbsp;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王心
我要評論
-
包宏廣 273天前楊主席專業
-
孫海光 273天前楊委員說的好
-
斷掌兄 273天前楊委員說得對
更多評論請在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