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了九大政策信號:GDP目標增速5%左右,新增就業目標上調至1200萬人左右,赤字率上調至3%,CPI漲3%左右,專項債額度3.8萬億元,M2、社融增速和名義GDP匹配,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優化地方債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等,每一項政策都對完成2023年經濟增長5%的目標將起到重要作用,都應引起政府以及相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加以認真落實,才有可能達到預定的經濟增長目標。
這其中,“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這項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金融工作是經濟工作的基礎,制訂有力的貨幣政策、營造有利的金融氛圍是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重要前提,更是重要的基礎;如果貨幣政策左右搖擺或大起大落,缺乏足夠的定力和前瞻性,那么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就有可能落空。
由此,如何理解和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如何把握這一政策的精髓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近十幾年來,中國貨幣政策一直在寬松、適度寬松、穩健、適度從緊和從緊等五個節奏之間跳躍,2010年以來一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從字面上看沒有根本性轉變,基本沿襲“穩健貨幣政策”的既定基調,但卻顯現了不同以往的“新意”,這個新意就是“精準有力”,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工具箱將開得更大;也可理解為央行將不斷提高貨幣政策的“靶向效應”,針對實際經濟問題、實體企業實際困難或中國經濟復蘇大的方向、特征以及目標來決定貨幣信貸政策的節奏、力度和時間節點等。
由此,“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第一,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不變,不要擔憂央行過度放水引發通貨膨脹。今年貨幣政策基調與往年基本相同,總體并不會為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而采取“大幅放水”的方式,就是說在降準、降息等總量貨幣政策操作上還是會相當謹慎,也可以說2023年進一步降準降息的空間不會太大;在信貸投放上也將保持一個適度的規模,不會搞大水漫灌。這一點,3月5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就建議:“引導各方面從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出發,支持金融、用好金融,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不盲目追求信貸高增長?!眲⒏毙虚L的話基本對央行今年貨幣政策總體走向進行了定調,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第二,結構性貨幣政策操作將更加頻繁、技能也將更加嫻熟,不會誘發信貸超常規增長。也就是說央行今年會更加注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刺激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會充分運用再貸款、專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逆回購、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充分發揮央行貨幣政策“滴灌”和“精灌”的功能,既保持貨幣量供給的基本充足,滿足市場正常合理的融資需求,又能控制市場貨幣總量。
第三,央行將針對經濟運行實際,確定貨幣政策重點方向和重點目標,使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都能獲得合理的貨幣信貸支撐。這應是今年央行貨幣政策的重點,也即要讓央行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力,使央行提高貨幣政策實施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使貨幣政策的作用能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當然,換一種思維,“精準有力”就是靈活、高效、科學,保障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效能不降;也可理解為凡是中央政府所強調支持的重點,央行貨幣政策不會對其收縮,會不斷進行貨幣政策的靈活調整,防止貨幣政策的作用力減退和信貸政策實施的低效浪費,從更大范圍、更高程度上提高貨幣政策的運行效率和社會效力,實現貨幣政策效用最大化,最終提高整個經濟的復蘇效率;這也意味著,只要對經濟復蘇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各類經濟活動或生產要素都會得到央行貨幣政策的精準扶持,讓每一經濟細胞都能被有效“激活”,為經濟增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接下來,如何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應該是央行的重頭戲,也是央行的“最核心技能”。從當前我國經濟現實看,“精準有力”意味著將充分發揮貨幣政策效能,重點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央行將會從三方面實施“精準有力”的貨幣政策:
其一,會繼續保持對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不減態勢。央行將會更加積極地充分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支持力度;也將保持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穩定性。通過上述結構性政策工具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流向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繼續對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資金支持;繼續實施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保持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運用好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有效滿足制造業、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設備更新改造信貸需求。這意味著,央行貨幣政策將加大向民營企業的傾斜力度,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推動降低綜合融資成本,加大對服務行業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信貸保障力度。對此,小微企業應有足夠的準備,抓住央行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契機,獲得信貸融資以及其他融資的支持,不斷加速自身發展,煥發復蘇活力。
其二,會支持經濟轉型升級并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在重點領域實施貨幣政策的有力傾斜。央行會繼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使中國經濟發展不斷朝著碳達峰和碳中和方向邁進,實現中國對世界的承諾;這也意味著,央行將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功能,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重點基礎設施和符合國家發展規劃的重大項目建設。為此,我國各類實體經濟在實現量的增長的同時,應向節能減排高要求看齊,不斷加大轉型升級力度,力爭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三,會加大對重大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和工程的支持力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提高廣大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央行會加快實施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等專項再貸款政策;會設立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推進保交樓專項借款盡快全面落到項目上,激勵商業銀行新發放保交樓貸款,加快項目建設和交付,努力改善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狀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避免房地產調控“硬著陸”。同時,央行將會針對重點消費領域,圍繞重點客戶需求,在新市民服務、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方面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金融資源傾斜力度。這意味著,優質房地產企業在2023年獲得信貸支持的力度不會減,將為其走出低谷提供強大金融動能。
作者/莫開偉(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岳彩周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