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濃墨重彩”的部署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逆全球化形勢下,我國再次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傳遞出中國堅定不移對外開放,并且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態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稱,這將進一步提振2023年的市場預期和全球企業的信心。
中國市場活力強、潛力大,營商環境在日益向好
“外資企業對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币霸凑f。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在全國企業數中占比只有3%左右,但創造了五分之二的對外貿易,六分之一的稅收收入,將近十分之一的城鎮就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研發,這對于促進我國整體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姚景源介紹,2022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12326.8億元,同比增長6.3%,保持穩定增長。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資卻能保持穩定增長,來之不易。今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2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實現“開門紅”。
“外資流入中國,說明中國市場環境好?!币霸凑f,外資進入中國不是搞慈善來了,也不是來扶貧的。外資要追求利潤,這說明中國這塊土地、這個市場能夠為外資提供高于他們原來所在地的利潤,也說明了中國市場活力強、潛力大,營商環境在日益向好。
姚景源表示,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開放的現代化,我們的高質量發展也是開放的發展,所以一方面我們要能夠為外資提供更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成長基礎,另一方面也歡迎外資能來中國,一起為中國發展作出貢獻。他表示,現在個別國家企圖打壓中國,在逆全球化形勢之下,中國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歡迎外資來中國投資發展,不僅傳遞出中國將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態度,也是中國在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經濟全球化”所做的重要努力之一。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不是不要外資了?這完全是誤解”
魏建國表示,我國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坝行<覍W者的解讀比較片面,過多看到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不是不要外資了?這完全是誤解?!蔽航▏f,事實上大部分在華外資企業也是雙循環的踐行者。
他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釋放了三個信號:首先,我們在加大做好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大循環的同時,不是關門搞開放,而是積極開門搞開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其次,進一步提振2023年的市場預期和全球企業的信心,這是對此前中國作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措施的回應。魏建國說,開年就強調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也傳遞了將進一步做好營商環境,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并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第三個信號是推進制度型開放。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魏建國表示,在這些方面積極、主動對接國際先進水平,意味著今年我國將著力于創造制度開放紅利,打造有利于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制度體系,力爭形成開放經濟發展新優勢。
他介紹,在制度型開放方面,2023年,我國將繼續壓縮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減少服務業領域特別管理措施條目,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解決部分服務業外資企業“想來而不能來”的問題。進一步優化《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的鼓勵范圍,激發企業來華投資的積極性。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