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
▲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與會代表們認真聽會。圖/新華社
作為傳遞民聲、反映民意的橋梁,這兩天,來自各地各行各業的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正陸續把在基層和一線調研中傾聽到的群眾心聲、發現的問題轉化為建議、議案提交大會,為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建言獻策。
雖然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新代表比例超過70%,但從前幾天的情況看,今年代表提出議案、建議的數量,依然非??捎^。據初步估算,僅僅三天左右的時間,代表們向大會提交的議案和建議就已超過2000件。
今年代表議案的關注點仍然聚集在立法方面。根據法律規定,大會期間,30名以上代表或者一個代表團,可以提出屬于大會職責的議案。除了少數由代表團提交的以外,每件議案至少要有30名代表聯名才可提出,完善相關立法,往往是比較容易在代表中形成共識的。因此,代表們提出的議案多與立法相關。
比如,有的議案建議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法進行修改,有的建議對傳染病防治法進行修改,還有的建議制定藥師法等。當然,立法也并非議案的唯一關注點,其他議題也可能成為議案,如魏建平等30名代表,就提出了關于設立鄉村振興紀念日的議案等。
代表建議,則是法律中“代表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的統稱,法律并沒有對提出建議的代表人數作出規定。實踐中,多數代表建議都是代表個人提出的。
由于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和不同地區,因此,代表建議的關注點較多。比如,有些代表建議加強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有的建議保障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權益,有的關注如何吸引青年返鄉創業等。
從前幾天提交的代表建議來看,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建議占比最大,尤其以科技創新、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強化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等方面的建議較多。
據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至五次會議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2282件議案和43750件建議,這些議案和建議均及時交有關單位辦理,推動解決了一大批關系改革發展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我們也可以預見,會議期間,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會后也將會逐步轉化成提升治理效能的政策舉措和惠民大禮包。
還需一提的是,2977名代表中,新面孔超過了三分之二。對他們來說,從當選到赴京開會,總共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因此,有些基層代表雖然做了大量準備,依然會有些焦慮:到底該提什么樣的議案和建議?而且,不少媒體在采訪代表時,也往往會問代表準備了什么議案和建議。
事實上,代表履職的方式有多種,提出議案和建議是履行代表職務的重要方式,但卻不是唯一的。對代表們來說,參加大會全體會議、代表團全體會議、小組會議,審議各項議案和報告,參加各項選舉等,都是履行代表職責。
而且,即使不向大會提出議案和建議,代表們只要認真參加會議、參與審議等工作,積極地傳遞基層群眾的聲音,也可以說是認真履行了代表職責。
而提出議案和建議,則一定要有深厚的調研基礎,在廣泛調研、深入聽取各方意見基礎上形成的議案和建議,才可能被有關方面重視,轉化為解決問題、惠及民生的政策舉措。
撰稿 / 魯子舜(人大工作者)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劉越